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来了“新朋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首次现身舂陵湿地
“快看,水面那些漂亮的鸟儿头上长着宛若花翎的羽冠,红嘴窄长,是中华秋沙鸭!”随着一声惊呼,监测人员纷纷聚拢到舂陵江边仔细辨认。12月13日,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科研监测队在湿地公园区域内的桥市乡监测到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这也是中华秋沙鸭首次在桂阳舂陵湿地出现。
江风阵阵,鸟语啁啁,只见11只秋沙鸭悠闲地畅游在舂陵江中,它们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振翅高飞,静谧的舂陵江也因为这些美丽精灵的到来而活泼热闹起来。此次监测到秋沙鸭的地点位于舂陵国家湿地公园下游的湿地保育区,这里人为活动干扰少,浅滩急流、水质清澈、食物充足,很好地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是秋沙鸭最喜欢的栖息繁殖环境。秋沙鸭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千多万年,它们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是水域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指示物种,不仅被称为水域环境“生态试纸”,更有着“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的美誉。在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发现成群出现的中华秋沙鸭,正体现了舂陵湿地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的成效显著。
近年来,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原则,立足桂阳地域特点,聚焦湿地生态修复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通过划定生态红线,推进禁伐限伐减伐,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管护;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湿,岸线绿化,实现了湿地生态系统休养生息;通过建设污水管网,建设拦污坝,加强湿地周边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措施,改善湿地水体水质,保障了生态用水;通过建立完善的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体系,与公安、林业、周边乡镇等多部门联动,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执法监管,使园区内的物种种群日益丰富,特别是野生鸟类物种数量稳步上升,由公园建立之初的92种增加到了16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5种。
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修复措施,舂陵国家湿地公园、舂陵国际重要湿地这块“绿色瑰宝”在古郡桂阳大地上所发挥的生态功能正日益凸显,所展现的生态发展前景正日益向好。
中华秋沙鸭小知识: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野鸭,在地球上已经生存1000多万年,成为如活化石般孑遗动物。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是其最醒目的特征,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鳞胁秋沙鸭。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所以才改称为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鸟类,无亚种分化。全长约49-63厘米,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嘴长而窄,呈红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雌雄异色,雄鸟头、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翼镜白色,下体白色,两胁具黑色鳞状纹。
中华秋沙鸭飞行和游泳能力都很强,能够每年长途跋涉数千千米,从东北飞到江南,也能够较长时间水下捕鱼捉虾或啄食水草。除迁徙时集合成大群,平时都以家族方式活动。秋沙鸭性机警,它们很少鸣叫,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剧游至隐蔽处。它们有时会和鸳鸯混在一起,觅食多在缓流深水处,白天活动时间较长,以鱼类、石蛾科昆虫为主食。
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繁殖地现已呈孤岛状,破碎化严重,中国能够确认的繁殖地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吉林的长白山,另一处是小兴安岭林区。中华秋沙鸭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EN(濒危)等级。同时也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一级保护等级。